返回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关灯
护眼
第446章 大明黄昏将至:于谦的遗言(二)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446章 大明黄昏将至:于谦的遗言(二)

“那胡豅,可知道真相?”朱见漭问。

毕竟胡豅是他的小舅公,他母亲和胡豅几乎同龄,二人关系甚好,他依稀记得胡豅回京时对他不错,但记忆很模糊了。

朱祁钰摇摇头:“应该不知道。”

“你不了解胡濙,胡濙是那种把事做到极致的人。”

“大道至简,越简单的事,里面的学问越大,大事好做小事难违,胡濙恰恰能做好这些小事。”

“一个个小事堆砌成一个大事,他把小事做到完美,堆摞成一件大事,这件大事自然也做到完美。”

“这才是胡濙。”

“胡豅是朕的人,朕了解他。”

“若他知道身世,会自杀的。”

朱祁钰慢慢道:“胡豅也是个惊世之才呀,他的很多想法,和朕不谋而合,军政全才,朕对他寄予厚望,朕曾经说过,他与王越,是帝国双璧。”

“可他英年早逝,攻占吕宋征程中,得了急性痢疾,神药紧赶慢赶,终究没赶趟,他的死,断朕一臂。”

“当时你还小,并没看到他的惊世之才。”

“不比李东阳差,而且他的胆子极大,比李东阳更厉害,打仗方面,不属于李瑾、杨信。”

“胡濙刚去没几年,胡豅就病逝了。”

“朕觉得太可惜了啊。”

“若他还在,大明开拓速度会增加很多,可惜了胡豅。”

“你母妃和他关系极好,他知伱母妃在后宫无聊,就会搜寻有趣的玩意儿,送入宫中来,给你母妃解闷儿。”

“朕对他极为倚重,领兵打仗,朕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和王越,其次才是范广、李瑾、杨信、李震等人。”

“可惜了,胡豅的死,给胡家打击巨大,对你母亲打击也很大,大明帝国也因此产生波澜。”

“前些年朕还在想,二十岁的名将啊,等他成长到六十岁时,会不会变成下一个于谦?”

“就算不能,王越加胡豅,也等于一个于谦。”

“也许大明就不在这个轨道之上了。”

朱祁钰幽幽一叹:“天纵之才,总是命运多舛,王越的腿,胡豅英年早逝,年富卒于任上,范广死在征途,这是朕的大明啊。”

“大明辉煌浩荡的历史中间,存在着太多小故事。”

“史官一笔带过,却无人知道,胡豅才是景泰朝最惊艳的那个人,是朕见过最惊艳的怪才。”

“而他的身世,也扑朔迷离。”

朱见漭也没想到,老皇帝对胡豅评价如此之高。

可惜,他对这位小舅公印象很淡了。

反而王越,给了他巨大的印象,王越之才,不弱于于谦,只是没给王越展示的平台而已。

当然了,这是在他眼里看到的,在老皇帝眼里,于谦才是第一。

“老四,你不懂于谦的惊艳。”

“景泰元年,朝中南迁之音甚嚣尘上,是他,站出来阻止南迁,他是钱塘人啊,回到南京,对他更有利。”

“反对南迁的都是北人。”

“他是唯一一个南人,反对南迁的。”

“北京保卫战,那是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

“你是会打仗的,你可以复盘北京保卫战,明军看似军力雄厚,其实是惊弓之鸟,各军都打不了硬仗的。”

“而且,这是帝都,意味着巨大的政治意义。”

“许胜不许败。”

“败了,就是千古骂名,于谦毅然决然的敢打北京保卫战。”

“在景泰元年,还没有文官统兵的先例,于谦是大明第一个文官统兵的,而且他当时仅是兵部侍郎!”

“是朕升他兵部尚书的!”

“你要知道,他区区一个文官,没有打过仗上过战场的文官,却要统率那些武将,可知多难?”

“土木堡之战中,勋贵死了不少,但朝中仍有中流砥柱,他们都不敢领兵打仗,显然已经预知了结局,必败之战。”

“所以才任由文官统兵,谁统兵谁责任,谁战败谁死。”

“全天下哀鸿,那是场必败之战啊。”

“饶是过去了七十年。”

“朕回想起当年的瞬间,仍觉得心有余悸。”

“于谦病逝之时,朕问过他,那场战争,他有信心吗?”

“可知他是怎么说的?”

朱祁钰眼睛亮起:“他说,战争是赌博,有三成几率,就值得一赌,北京保卫战,他认为有两成胜算。”

“第一成胜算,在于封锁北京城,上下同心。”

“第二成胜算,京畿繁华,放任瓦剌兵抢掠,会降低他们的战斗力。”

“就靠这两成胜算。”

“他就打赢那场震古烁今的北京保卫战。”

“那场战争,在大明所有战争中,可位居前三甲。”

“不在于战略、战术多么高明,而在于结局,于谦挽救了大明朝啊。”

朱祁钰吐出一口浊气:“所以,他跟朕斗了一辈子,朕都没杀他,因为他的功劳,有再造大明之功啊,朕舍不得杀他,也不会杀他。”

“这这一生,看不透四个人。”

“胡濙、于谦、李贤和王守仁。”

前三个能理解,王守仁那么年轻,老皇帝看不透他?

“胡濙能排在于谦前面,单纯因为他年纪大,知道的秘密太多了。”

“于谦则不是,朕单纯地看不透他。”

“他明明可为大明献身,却又不愿意为朕献身。”

“他明明支持朕,却有时候会对朕视而不见。”

“他有自己的坚守,有时又是个无赖。”

“他死了这么多年了,朕都没琢磨明白,于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他一心为公,可朕让他变成勋贵,又也开始往自己手里网罗利益。”

“说他爱国胜于爱家,可他的子孙安置得也不错。”

“说他不爱国吧?国家有难之时,你永远都可以相信他,可以将国家这个重担,压在他的身上。”

“说他爱国吧,朕的圣旨,很多时候他都不听。”

朱祁钰摇摇头:“到现在朕也想不透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临终之时,朕去探望他。”

“朕和他进行过一番密谈。”

朱见漭竖起耳朵:“您跟师父谈了什么?”

“谈了很多,那是朕和他,第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

朱祁钰陷入回忆之中:“那时的他,比现在的朕还大有不如,起码朕还能说话。”

“他说话很费劲了。”

“但出奇的奇怪,他的话朕都能听懂。”

“也许是多年培养出来的默契,有些话他不说,一个表情朕就懂了,然后朕复述他的意思,他点头或摇头。”

“朕问他,北京保卫战的时候,他不怕吗?”

“他说,当然怕了,可他不想让大明变成南宋,不想让大明亡于他这一代人手里。”

“正统帝离京时,将兵部事务尽付于他手。”

“他认为,他有义务承担起帝国的安全来。”

朱祁钰道:“二十多年来,他从不跟人谈论北京保卫战。”

“他始终认为,用京畿百姓的生命,换取战争的胜利,是极为不光彩的事情。”

“他很少提及自己的战功,他自认为杀戮过甚,必遭天谴。”

“他一直想做圣人。”

“朕偏偏不如他的意,就不让他做圣人,一脚把他踹进勋贵的屎坑里,让他在屎里游泳。”

朱祁钰笑了起来:“现在看来,朕做对了。”

“这世间少了一尊圣人于谦,多了一尊战神于谦。”

“征服整个漠北,可以说有大半是于谦的功劳。”

“你可知道,景泰八年前的于谦,和你认识的于谦,判若两人。”

“朕其实一直在怀疑,这是两个于谦。”

“所以朕问他,为何前倨后恭,判若两人?”

“他说,他六十岁之前,是为大明而活,六十岁之后,他想为自己而活。”

“这种活法的转变,是朕逼的。”

“因为朕封了他的爵位。”

“他不授是不忠,受了爵位心里不爽,要么自己改变,要么自己去死。”

“在重病之后,他感觉自己死了一次。”

“所以他说,自己该换个活法了。”

“这也拉开了和朕斗争的序幕,他就要和朕做斗争。”

听到这里,朱见漭抿嘴而笑。

他最感谢的人,就是他师父于谦。

他拜于谦为师时,于谦已经老得不成样子了,没有精力带学生了,可于谦考验他一番之后,还是决定带他。

那时的于谦,就如现在的朱祁钰,油尽灯枯,靠着一股心气支撑着。

朱祁钰的心思在理论上面。

于谦则将最后的精力,放在教导他兵法上面。

而且,于谦的教学方式很有趣,他不会照本宣科的讲课,而是身体力行,让学生自己感悟,在一旁稍加教导。

即便于谦已经老得不行了,还是通过刺激他的兴趣,达到让他明白兵法道理的目的,每一堂课上的都比较有趣。

于谦有很多学生,但最出类拔萃的,只有三个,朱见漭,王信、王离。

在景泰朝中期,军中中层武将,或多或少都跟于谦有师徒关系,他教出来的成名弟子不多,但默默无闻的超级多。

现在的军中,受过于谦教育恩德的超过一半家族。

朱见漭此刻回想老师起来,眼角有些湿润,老师病逝时,他并没在床前侍奉,可谓不孝。

“朕仔细一想,盛世景泰,多亏了于谦和朕对着干。”

“朕憋着一股劲儿,就得把这天下治理好,让他跪在朕的脚下,说一句服。”

“可他生命走到尽头,朕也没做到这一点。”

“反而,朕在他的病榻前,对他说了一句服。”

“没有他,就没有这景泰盛世啊。”

朱祁钰想坐起来,朱见漭扶着他,让他舒服地靠着:“那次密谈中,朕问他,他走了之后,谁可为朝中定海神针。”

“他建议朕,别把你分封出去。”

“削了你的权柄,让你做老大的护身符。”

“二十年后,你可为大明定海神针。”

朱见漭如遭雷击。

他最敬爱的师父,竟然背刺他。

www⊕Λn⊕ c ○

“哈哈,这是你对能力的最大的肯定。”

“于谦说,你不类朕,类他。”

“若非朕看他快要死了,可怜他,一巴掌就抽死他了,你是朕亲儿子!类他个屁!就是类朕!”

朱祁钰笑着说:“不过,他对你有这么高的评价,朕很开心啊。”

“说明朕的儿子中,也有一个惊世帅才。”

“当时朕就在想,是否废老大,而立你。”

“于谦从病榻上爬起来,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朕,绝不能废长立幼,这是乱世之道啊。”

朱见漭又懵逼了。

他这师父有点坑徒弟啊。

“于谦终究是文官,文官,就一定要支持嫡长子。”

“朕一早就发现了,你比老大更适合执掌大明。”

“于谦反对、李贤反对、年富反对、耿九畴反对、白圭反对、叶盛反对、王竑反对……你能想到的人,都反对啊!”

朱见漭发现自己一腔良心喂了狗,还怀念这些人呢,结果这些人都拿他当凯子。

看来他爹杀的少了。

“立嫡长子,不容动摇。”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年代:从下乡后开始的咸鱼生活 对手想研究我,发现我根本没上号 节令师 战争领主神座 封神我是萧升 我设计的妖魔世界 我不是赛博精神病 苟在异界研究科学 我的御兽真不是邪神 康熙,你的大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