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明:从边境崛起的日不落帝国

关灯
护眼
第204章 都城:北京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欢腾之后,首先大明朝野,有一个问题,便迫在眉睫,那便是将大明都城定在何处。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朝堂之上,众臣议论纷纷,争论不休。支持南京的认为,南京地处江南水乡,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支持北京的则觉得,北京乃是北方要地,地势险要,且曾为明成祖朱棣所选定的都城。此外,还有人提议迁都至西安或其他地方。

朱慈煊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按理来说,在这个大航海时代,南京作为都城,最为合适。但北京在大明所有人心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永乐大帝于永乐十九年(1421 年)将都城迁至北京后,这里一直是大明的政治中心,有着深厚的底蕴。

对于是否应实行双京制,朱慈煊直接予以否定。他认为,这种制度早已被历史证明是失败的,没必要再去尝试。

然而,到底该如何选择呢?这让朱慈煊陷入了沉思……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朱慈煊最终做出了决定:京都依然定在北京!自今日起,各部门立刻着手准备迁移事宜,将所有朝廷机构迁至北京。

这样规模庞大的迁徙行动,如果放在过去,恐怕需要数年乃至十几年才能完成。然而如今的大明拥有发达的海运以及四通八达、便捷的水泥官道。有了这些便利条件,朝廷的搬迁工作便变得轻松了许多。

由于京城和皇宫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翻新修缮,永乐皇帝的御驾将于一年后启程。

在此之前,朱慈煊将率领六部的大部分官员率先抵达北京,确保朝廷体系能够正常运转。此外,朱慈煊选择提前前往北京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明军即将出关作战,彻底消灭满清最后的残余势力。

此次作战必将引发与北方罗刹国的冲突。朱慈煊亲临北京,可以为前线首次与罗刹人交战的将士们注入信心和勇气,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北京城内外,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无数的民夫在明军工兵营的指挥下,正热火朝天地开展着京城的修缮工作。一艘艘装满了水泥等建筑材料的船只源源不断地从广西驶向天津码头。这些货物抵达目的地后,便迅速转运至京城。而天津通往北京的官道,如今已铺上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面,使得运输物资的马车得以顺畅通行。

原本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们,现在被官府招募为民夫。他们不仅得到了温饱的保障,还能拿到工钱,这让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希望与盼头。

因此,每个人都充满干劲儿,干活时格外卖力。在官民齐心协力之下,整个北直隶地区每天都呈现出新的面貌。尤其是京城,更是日新月异。

那些被毁的房屋经过重新规划和建设,变得焕然一新;原本破旧不堪的街道也恢复了整洁和平坦。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科举:古代农家子的宰辅之路 长生仙路 开局便是不良人,我在大唐混成王 我是大明藩王,我不摆烂 红楼:从状元到皇帝 在东京找老婆的偶像 玄侠 三国秘事第四部 种田育妖修仙觅长生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